爱去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章 升温(第2页)

桥身忽地轻晃,原是膀大腰圆的陈奇挑着两个筐踏上了头一板。

五根杉木发出吱呀合鸣,侍女彩姑的银镯磕在铁链上叮当作响。

赵月娥绣鞋尖探向第三板木桥,水红裙裾扫过木纹缝隙。

五年前她也是这样攥着老爹的衣角过桥,那时河水刚漫过桥墩青石,溅起的水花能沾湿绣鞋的并蒂莲。

如今洪水褪去,可圆木间隙里残留的泥沙纹路,仍让她想起那年冲走的桃木梳。

徐复忽然松开她的手,转身张开双臂:“数着杉木走,每块板五根。

“他的布鞋精准踩在第五根圆木正中,艳阳将他的影子拉长成桥索的模样。

赵月娥学着他的样子落脚,数到“三“时瞥见陈奇肩头的扁担正微微打颤——那把刻着名字的精制雨伞,是她刚刚老亲自放进竹筐的。

第七块木板的铁链上缠着褪色红布,不知是哪家新娘过桥时系上的祈福结。

彩姑忽然轻呼一声,原是最后一根杉木上留着野兽的爪痕。

徐复却笑起来:“这是野狸子磨爪印,前年开春我亲手补的这根木。

“河水在七丈桥底拐了个弯,将他的话音揉进汩汩水声里。

“快看,那里有一一座雄伟的赣南客家围屋,”

循着侍女彩姑的声音声音,徐复和陈奇看见了碧波万顷的田野中央,一座高高耸立的建筑。

徐复到了盘古山后,已经了解过这座客家围屋历史:

笔架山麓,一座由糯米灰浆铸就的方正城堡巍然矗立。

这座占地四万平方米的蒙氏围屋,以200米见方的恢弘尺度,这是赣南大地上书写着客家人迁徙与守护的壮丽篇章。

四米高的青灰石墙暗藏玄机,每块重达千斤的条石皆由糯米浆、熟石灰与细沙三合秘法粘合,经百年风雨仍严丝合缝,宛如一幅凝固的防御工事图。

墙顶锯齿状垛口间,三十六个六棱梅花射击孔暗藏杀机,与四角三层楼阁式了望塔构成严密的立体防御体系——塔顶金丝楠木悬鱼雕着北斗七星,十二扇镂空花窗将方圆五里尽收眼底。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庭八米旗杆石,下部六棱柱体镌刻“文武魁元“篆书,上部浑圆石斗托起鎏金铜顶,象征蒙氏“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

据《蒙氏族谱》记载,自明嘉靖至清光绪的三百年间,这座围屋走出七位四品以上官员:崇祯年间蒙启元巡抚台湾时首创“官垦民佃“制,康熙时蒙文骐任两淮盐运使革新盐税,尤以道光年蒙兆麟最为传奇——这位从围屋私塾走出的探花郎,在陕甘总督任上治水修渠,其主持开凿的“蒙公渠“至今仍在滋养陇东大地。

每逢春分,蒙氏后人仍会遵循古制举行祭旗大典。

当晨曦掠过笔架山双峰,金色阳光恰好穿透东墙第三射击孔,在祠堂“明德堂“匾额投下光斑,仿佛在诉说这座围屋“负阴抱阳“的风水奥秘。

那些嵌在墙基的船形石础,墙头斑驳的硝烟痕迹,连同阁楼里泛黄的进士捷报,共同编织成客家人耕读传家、文武兼修的精神图腾。

徐复双手拢住赵月娥,目不转睛瞪着远处,寻思着这着田野中的赣南围屋。

“徐先生赶紧放开我,我们已经走过桥了,”

赵月娥红着脸,打破了徐复的沉思。

“哦,不好意思,我以为还在桥上呢!”

徐复赶紧收起了手,尴尬的站在原地。

“小姐,你看你那是啥?”

彩姑突然说。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帝少来袭,暖爱小娇妻

帝少来袭,暖爱小娇妻

撞车之后,夏暖痛哭流涕,大爷,小女子真的赔不起啊!凌亦辰皱眉我有那么老么?打工抵债,夏暖就这样沦为了凌亦辰的女仆。可是,说好的只是刷刷盘子扫扫地,为什么这个男人总是扒她衣服?夏暖反抗不要再来了!我只干活,不卖身的!凌亦辰答我的地盘,我说了算!夏暖哭可不可以求放过?凌亦辰邪笑你说呢?...

死神诡祸

死神诡祸

一场红包游戏,班里的同学一个一个死去。当恐慌降临时,所有人都变了。尔虞我诈,自相残杀,在这场令人绝望的游戏下,死亡一步步向我逼近...

首席逃妻:老公,回家签到

首席逃妻:老公,回家签到

别人结婚,他也结婚,可别人等来的是祝福和礼金,他等来的,却是那个女人甩他脸上的结婚证!宫先生,不好意思,你重婚了!众目睽睽下,她无视他眼底想要狂撕她的野兽冲动,温柔端庄的就像是一个拯救他的救世主一样。结果,当天晚上,迷途知返的人爬上了她的床混蛋,你要干什么?你都说重婚了,那我也该是时候和原配尽尽义务了。...

腹黑爹地强索爱:鬼精宝宝贪财妈

腹黑爹地强索爱:鬼精宝宝贪财妈

妈咪,你和那个帅哥哥在沙发上做什么?宝宝问。我们在做游戏。易浅浅脸红。可是,他为什么要亲你?因为,妈咪刚吃过糖糖。我也要吃。宝宝把易浅浅扑倒,嫩嫩的舌尖绕着唇角滑了一个圈,脸上一脸的狡黠。详细介绍...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