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这本小说里确实有很多知识性的东西,那种特定生活、地理环境、历史遗存,包括人们的劳动和生活用具,尤其是那些光怪陆离的人性表现,至少部分满足了人们与知识有关的好奇心。
韩少功:在我的理解中,小说传播知识,也创造知识,只是这种知识与我们平时理解的知识可能不大一样。
小说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挑战我们从小学、中学开始接受的很多知识规范,甚至要叛离或超越某些所谓“科学”
的规范。
我以前说过,把女人比做鲜花,其实女人与鲜花有什么关系?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植物,这种比喻不是瞎搅和吗?但文学就是这样,找到了女人与花之间的同质关联,找到了一种科学之外的真理。
其实,每一个好比喻都是挑战现存知识定规,而且最精彩的比喻往往构成了对知识定规最剧烈的破坏。
这就是钱钟书先生说的:本体与喻体的关系越远越好。
为什么要远?这不光是修辞技术的问题,还是哲学的问题。
小说不接受科学家给定的世界图景,而要创造另一种世界图景,包括在女人和鲜花之间,在什么与什么之间,重新编定逻辑关系。
崔卫平:这是另一种知识,“伪知识”
,艺术的知识。
我感觉到《马桥词典》对现存知识破坏最大的,是对人们头脑中时间概念、是对人们通常的时间概念的质疑。
刚开始几页,读到摆渡老人追那几个不付钱的知青,“不觉得快慢是个什么问题”
,令人感到存在着一种异样的眼光。
还有马鸣,用我们的话来说是一个完全没有“现实感”
的人,土改、清匪反霸、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四清、“文革”
这一切对他都无效,都不是他的“历史”
。
马桥的其他人也都有自己奇特的、令外人无比困惑的“现实感”
,这一点在“马疤子(以及一九四八年)”
和“一九四八年(续)”
表现得更为清楚。
马桥人用“长沙大会战那年”
、“茂公当维持会长那年”
、“张家坊竹子开花那年”
、“光复在龙家滩发蒙那年”
等不同说法来表明公元纪年一九四八,时间是在人们破碎的感知中的片断记忆。
尤其是刚刚平反的光复回到家中,与十三岁的儿子为一个瓶盖而打架,对于老子来说特别重要而漫长的半辈子,在儿子看来完全是虚无和空白。
这个细节极为深入地揭示了“时间的歧义性”
,时间的断裂和变形。
哪有匀质和均速以供人们共存共享的统一的时间?不过是一种脆弱而幻觉的时间感觉罢了。
韩少功:所谓统一的时间,客观的时间,只对常规物质世界有效,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那里就要受到挑战。
至于人们对时间的感觉,那更是千差万别和变幻不定。
可以说,我们主观的时间总是与人的感受联系在一起。
比如农民对时间最强烈的感受可能来自于季节,来自于春夏秋冬四季循环。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农民比较容易接受佛家的“生命循环”
说,接受儒家的“历史循环”
说。
“元”
谁家年少,煮酒调笑。盈握素腰,同舟醉邀。燕开庭的纨绔日子本来过得舒舒服服,走马章台,倾倒渭水,闲来无事再修修道,却不料被卷入一场仙家风波...
一次‘危险’治疗,她被患有女人接触恐惧症的陌生男人占了清白,她以为是自己诊治错误婚礼当天,被渣男贱女联手抛弃,她气愤之下随意指了一人求娶,却没想到竟然是那个共度一夜春宵的男人。什么,他是帝国最负盛名的军区总司令,还是贱女的哥哥,某女表示压力山大,仓忙逃走,他抓住她,将她抵在墙角怎么,求完婚就想跑?某女举着双手我们感情不深,不宜过早成婚。他将她的腿盘到腰上,狠狠一顶,邪魅勾唇现在呢,够深吗?...
一场空难,她成了孤儿,他也是,但却是她父亲导致的。八岁的她被大十岁的他带回穆家,本以为那是他的善意,没想到,他是来讨债的。十年间,她一直以为他恨她,他的温柔可以给世间万物,唯独不会给她他不允许她叫他哥,她只能叫他名字,穆霆琛,穆霆琛,一遍遍,根深蒂固...
再一次出任务时,遭遇僵尸袭击,中途被自称是女主前世丈夫的道士所救,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百零四章守护(大结局) 看来你们好像碰上了什么麻烦啊。秦始皇背着双手说道,身上龙气十足,连外面的是丧尸的进攻都显得没有了十分的力量,安歇了不少。 韩飞的下巴好不容易合上了你真的用了长生不死药!这些年就没有死过?...
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新的开始(大结局) 话说我们一行人离开万仙岛后,而路上小师妹表示也是要看看自己的父母,于是我便决定还是先去林家,然后再去轩辕黄家,最后就直接回到千羽门,这样就可以而我们也是确实是这样一步一步来的,只是到了回到千羽门的时候,擎天大哥和震天表示要去千羽门,所以最后就自然是除了阵魔前辈他们以为,又加了擎天大哥和震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