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去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一章 大明海军的一千舰计划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求追读(第1页)

“道子,你打算怎么诱骗和误导英国人?”

提问的是外交部尚书林则徐,一提到骗英国人、打英国人、抢英国人这点事儿,他就特别的来精神。

英帝国主义太坏了,怎么欺负都是对的!

诸葛为道听了林则徐的提问,就笑着对诸葛为义道:“十哥,咱们的弱英之计可是您的手笔,要不还是您请自来讲吧。”

这个“弱英之计”

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虚假的造舰计划,所以该由海军部的军备侍郎诸葛为义来提出。

“少穆,我来说吧,”

诸葛为义笑着接过了问题,“我已经让海军军备局开始准备一个‘一千舰计划’了!”

“什么是‘一千舰计划’?”

林则徐没有听明白,所以就问了一句。

诸葛为义笑道:“就是批量建造三百条一万五千吨级铁甲舰、三百条四五千吨级快速巡洋舰和四百条二三千吨级防护巡洋舰的舰队全面更新计划!”

“什么?”

林则徐被诸葛为义的话吓一跳,“宛陵侯,你说的是真的假的?造一千条铁甲舰和巡洋舰......那得多少军费?”

“最多十个亿吧,”

诸葛为义笑吟吟道,“如果能实现量生产,成本是可以压低不少的,七到八个亿也许就足够了!”

诸葛为道也笑道:“林中堂、延平王,你们觉得如何?花七到八个亿造一千艘铁甲舰、巡洋舰,能不能吓死那伙英国佬?”

这个“一千舰计划”

当然是子虚乌有的,但是现在可以拿出来讨论,也足以说明大明如今的工业实力有多么惊人了——这个方案可不是诸葛为道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海军部军备侍郎诸葛为义想出来的。

他既然能当上军备侍郎,当然是精通军备和造船的。

这“一千舰计划”

对于大明的造船工业而言,还真不是办不到的......那种两千到五千吨的巡洋舰,对大明而言就是随便造造的货。

真正有点难度的就是三百条一万五千吨级的铁甲舰和配备在上面1200门305mm口径舰炮,这么大口径的火炮炮管不好弄,良品率不大高。

但也不是造不了,不过就是费点儿时间,花个十一二年一定够了,平均一年开工一百条,两年后建成(当时的军舰还比较简单,造得都比较快),十二年后一千条铁甲舰、巡洋舰不就有了?

林则徐回头瞅了眼海军部尚书郑国安,“王爷,这事儿......不会真的吧?”

“肯定假的,”

郑国安笑道,“七到八个亿造舰费还好说,咱大明一年的年入好歹有十亿银元呢!

这七八个亿的造船费分在十一二年里,也不是拿不出来,实在不行还可以发点债券。

可是这一千条船的维持费可不得了......光是人员就得配备几十万,还得修建许多的军港、营房、修船坞,连海军学校都得多建几所。”

他笑着对诸葛为道说:“道子,你们搞这个计划,是要骗英国人跟进吧?”

诸葛为道笑道:“王爷英明,这个‘一千舰计划’就是要骗英国人跟进......英国人也不敢不跟,他们这几年不是一直说我们大明是黄祸吗?现在祸事来了,他们不能怂啊!

他们要怂了,还怎么当西方的霸主?

可他们跟得起吗?英国本土加上爱尔兰、苏格兰,再加上放在海外殖民地的白人人口,拢共也就两千多万,即便算上印度的人口,也只两亿多。

而咱们有三点六亿人口,钢铁、电力、煤炭、石油,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整个大英帝国的几倍,就算压倒整个欧洲的也绰绰有余!

也只有造船一项,英国还能和咱们稍微较一下劲儿。

可是英国政府的财入比咱可少太多了,哪怕算上从印度搜刮的钱财,年入也只有咱们的一小半......嘿嘿,一千舰,他们怎么跟呢?”

郑国安摸着胡子道:“道子,你的话一次说完行不行啊?你是年轻人,别和那些上了年纪的军师一样,有话都说一半的。

你快说吧,那帮英国人想跟又跟不起,最后会这么办?”

“王爷,”

诸葛为道笑着说,“他们不敢不跟,但是又不能全跟,最后当然是找机会和咱们进行海军军备谈判了!

热门小说推荐
女总裁的全职司机

女总裁的全职司机

身为司机,本以为只要掌好方向盘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跟女上司一起探索其他新姿势。...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历史爽文穿越者李阳,献给了秦始皇一盒阿莫西林从此,李阳走上了没羞没躁的乱史人生。改秦律做实业搞经济重民生。为了全世界都说中国话,李阳还做了一个地球仪送秦始皇...

抬阴棺

抬阴棺

我是抬棺匠,抬棺几十年,见识了各种阴棺,子母棺无孝棺横死棺而这些阴棺背后,原来隐藏了一个惊天秘密欢迎各位客官光临。...

夏阳薛小婵

夏阳薛小婵

既然重生,就得富可敌国!不对,自己得先去找美若天仙的老婆。这时候的她,还没跟前任谈恋爱,得赶紧下手!可不能便宜了那人渣...

李立莲儿

李立莲儿

李立莲儿是心爵精心创作的修真小说,79中文网实时更新李立莲儿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李立莲儿评论,并不代表79中文网赞同或者支持李立莲儿读者的观点。...

重回明末当皇帝

重回明末当皇帝

一个偶然的事件,项玉穿越到了明末,这时满清已经入关多年,南明覆灭在即,郑成功北伐失败后陷入消沉,清廷一面调遣大军前来围剿,一面派出郑家兄弟前来游说,郑成功陷入两难之地,正当他难以抉择之时,项玉伸手一指,口中说了两个字台湾!...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