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微雨过,小荷开,榴花开欲燃。
长街砖石铺地,落过雨,石板湿漉漉的。
天气潮而闷,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各色各样的幌子迎风招展,大敞的店门里传出讨价还价声。
许多家临街杂货铺门前都烧了炉子,炉子上一口大铁锅,锅里的开水咕嘟咕嘟冒着泡,一串串箬叶粽子浸在开水中,煮了半天,箬叶绿得清透。
大锅旁边几只竹笸箩,堆成小山包的淡青鸭蛋,金黄的枇杷,紫红的桑椹,嫣红的杨梅,熟透的李子,青中带红的山桃,沙瓤的甜瓜……还有这时节家家必备的绿豆糕。
空气里满蕴着一股厚重的香甜味。
一群穿虎头鞋、系百索、佩五毒香包的孩子欢笑着跑过,后面追过来几个叉腰怒骂的年轻妇人,妇人们皆穿盛装,戴钗符,鬓边艾虎小巧玲珑。
霍明锦头束玉冠,一身燕尾青窄袖锦袍,骑马走过长街。
妇人们见了他,并没有急着回避,大大方方打量他几眼,回头和身边人窃笑,夸他相貌英武。
“二爷,襄城的民风果然和其他地方不同。”
随从感叹了一句。
一路走来,随从看到街道宽敞干净,店铺林立,坊市人口稠密,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茶坊、酒肆、银铺、果子铺、海味铺、鞋店、绸缎铺、裁缝铺、绒线铺、估衣铺……应有尽有,天南海北的货物,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还有爪哇国的土产奇禽,吕宋的洋糖、香料,日本的扇子、漆器……甚至还有卖佛朗机货物的!
刚才他们下船,在渡口看到的繁忙景象更是让随从大开眼界,舟楫如林,熙熙攘攘,南北客商云集,当真是热闹繁华。
谁能想到几年前被朝中人视为蛮荒之地的襄城,如今竟然成了雄踞汉水畔的雄藩巨镇?
江南客商走水路至武昌府,再沿汉江到襄城,南来北往的客流货物在这里中转,光是靠着一座座渡口,襄城百姓便财源滚滚,不愁生计。
最让随从印象深刻的是襄城的风貌,在这里,女子也能抛头露面操持生意,还有专门教女子的学堂。
随从絮絮叨叨,滔滔不绝,感慨个没完。
霍明锦手挽缰绳,面色平静。
随从偷偷瞥一眼自家二爷,心里雪亮,继续啧啧称叹。
二爷身边的人都知道,二爷不吃溜须拍马这一套,只有在二爷面前使劲夸夫人,二爷才会感兴趣。
果不其然,随从啰嗦了一大堆,说得口干舌燥的时候,看到二爷唇角微微翘起——二爷笑了!
随从大受鼓舞,接着讲那些从民间听来的称颂夫人的话。
主仆两个慢慢玩城东方向行去。
巡抚衙门在城东。
衙门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正值端午佳节,本地老百姓挑着担子赶到城东,给他们敬爱的抚台大人送粽子、鸭蛋、山果,仆从不敢收,站在门前石狮子旁边劝众人把东西拿回去,老百姓自然不答应。
霍明锦在街角看了一会儿热闹,拨转马头,从侧门入府。
府中下人老远就认出他,几步上前牵马,“二爷,大人今天在园子里宴客。”
霍明锦翻身下马,嗯一声,手中鞭绳往随从手里一塞,跨进门槛。
宅院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瓦兽,青碧斗拱,兽面锡环,轩昂宽阔。
前面衙门是傅云英办公的地方,后面是他们的宅院。
后园亭堂池榭,楼阁连接,曲径通幽,布置精巧,花木繁茂,景致秀丽。
傅云英闲着时托在苏州府任职的同僚找来几张园子的图,让府中下人照着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引活水,刻碑石。
园子修好以后,赵师爷过来看稀奇,然后借口自己老病要人照顾,死皮赖脸搬了进来,住着住着就不肯走了。
巡抚家的园子在荆襄出了名,雨惊诗梦留蕉叶,风裁书声出藕花。
不止本地文人墨客心向往之,只要是经武昌府南上或北下的文雅人士,都会顺道来襄城走一圈,逛一逛巡抚家的园子。
傅云英趁此机会大办文会、诗会,结交天下文人,传扬襄城的名声。
如今襄城已经和武昌府并列,是湖广最繁荣的两座巨镇。
修园子比当初盖宅院花的钱钞还多,光是从江南运过来几船太湖石、灵璧石,就得要数千两银子。
你想和我交易?但我只要你的影子!宋小涵咧嘴笑道。...
一个从韩国归来的pd,来参加华夏的跑男了。本书韩娱,不喜勿进作者玻璃心,单女主本书娱乐,不喜勿进作者唯饭,不喜勿进...
...
外卖小哥叶鸣,遭人羞辱暴打昏迷,却被一名女神级冰山美女捡走了...
婚婚蜜爱第二部撩婚httpmmmotiecombook78459如果你没意见,签了这个,咱俩就是合作关系了。她敲敲桌子,自信溢于言表。男人看着桌上的‘结婚协议书’,眸色一深谁派你来的?我妈。这件事计划多久了?从知道有你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计划好了。他们用了二十四个小时不到,就从相识到结婚再到上去把东西收拾一下,搬到别苑去。他看着她说。她笑道,我暂时没有住在一起的打算。原本以为某男就此作罢,可他却用了半刻钟不到的时间,将自己打包送了过来。他说,我们是夫妻,老婆你可以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称呼。某女大怒,拿起他的行李就要丢出去。某男却厚脸皮的说,老婆想先从肢体开始熟悉?还是从称呼开始习惯?一日,他醉酒。她看着他怒色,婚前协定里明明加了戒烟戒酒戒色!他却勾起唇角。戒烟,可以。戒酒,也行。戒色老婆,别逗了,洗洗睡吧!来,我帮你洗。兰黎川,你个禽兽...
拥有千万平方公里余的土地四万万的人口几百万的军队,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苦战八年,军民死伤两千多万,最后却只换来一场不尴不尬的胜利外蒙没了,合理的战争赔偿放弃了,民生更加凋零 中日之间的实力差距真有这么明显吗?或者,这就是中国作为战胜国唯一的结局吗? 如果你我有幸经历这场战事,能不能让中国摆脱这尴尬的命运?把二战比作一场大戏的话,中国无疑算的上是主角,不过,就好像在好莱坞混的中国...